第二百七十一章 责任-《在北宋的幸福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没过多久,轿子悠悠的到达目的地,而驻守在安置点的衙役书吏,也携着一群百姓涌了过来,见到是楚质与刘仁之,连忙施礼拜道:“见过楚知县、刘主薄。”

    楚质微笑了下,轻轻点头,从轿内走了出来,目光巡视附近的环境。

    一个安置点大约有近千人,有托家带口的,也有只身逃难的,而一个简陋的草棚可容纳十人左右,所以这里大概有百多个棚子,因为地形还算平整,所以草棚搭建得错落有序,放眼放去,一排一列清清楚楚,还真有些一目了然的感觉。

    当然,楚质也明白什么叫做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,虽然不知道古代有没有形象工程的说法,楚质可不希望这些棚子是做出来给人看的,所以当每个安置点建筑落成之时,他都要仔细检查,防止有人应付了事。

    还好,古代的工匠可能建造不了摩天大厦,但还是很有良心的,况且搭棚子的工人都是从流民中招募的,也进一步杜绝了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,为了能够让自己和家人尽快入住草棚,这些工人日夜赶工不止,恨不能多生双手工作,早日完成任务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楚质没少在各个安置点转悠,所以对这里自然不陌生,而流民百姓对这位青天大人也非常熟悉,知道这位知县大人官威不重,待人如春天般的温暖,是个能为民做主的好官,所以行礼之后,面对楚质时,拘束却不畏惧,有些眼睛里还泛出感激之意。

    知道楚质不喜众人跟随,刘仁之轻微示意,涌来的百姓也随之散去,只留下几个衙役和书吏陪同巡视,走了几步,楚质发现这里草棚固然是林立有序,不过与平日相比,似乎有些空荡,心里不由有几分奇怪,流民中的青壮入城帮工的事情楚质自然清楚,不过留守的老人妇孺也不应该那么少啊。

    才剩下二三十个人,而且平日这个时候,也到了用膳的时间,而如今却不见炊烟四起的情形,的确有些反常,心中迷惑,楚质就要招衙役问个究竟时,却发现在远处的河道旁边聚集了一群百姓,大约有二百来人,团团围绕着一个由木头搭造而成的台型建筑,离得有些远,看不清楚,也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。

    见到知道大人停住了步伐,目光看向什么地方,身为下属,有个书吏立即机灵的为其解惑说道:“大人,他们在求雨。”

    求雨?眨了下眼睛,楚质心里也有些明了,古代的时候,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不足,相信神佛仙人的存在,这点楚质也是知道的,不过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些文人大儒,因为孔子不言怪力乱神的训言,所以他们很少言及这方面的事情,差点忘记自己已经身处于万恶的封建迷信社会之中。

    如果向上天求雨有用,那天下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旱灾,不过楚质也没有兴趣当一回革命先驱者,为破除迷信贡献自己的力量,当下微微调转步伐,向另外一边走去,打算待百姓结束求雨仪式之后,再找他们了解下近日来的情况。

    其实楚质主要是想知道,城中的传言对于流民有没有影响,要知道因官仓无粮的消息满天飞,连城里的百姓都纷纷抢购粮食以防万一,而流民皆是逃难而来,情绪本来就不怎么安定,若是再因流言而引起恐慌,那麻烦就大了。

    不过楚质有心避开,可是准备求雨的百姓听闻县官前来巡视,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从祭台前站起,匆匆走来,看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过来行礼,楚质却也没有怠慢,在他们盛情的礼请下,楚质更加不好拒绝,慢步来到求雨祭坛旁边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