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大家还都是第一次听说过这个新奇的观点,所有人都有些错愕的看着陈洛,这要是放在以前,都是离经叛道的想法,可现在被陈洛说出来,却又给大家一种好像就是如此的味道在里面。 他们都不说话了,安静的看着陈洛,想听听他是怎么说出个子丑寅卯来,陈洛也不负众望,继续开口分析道,“这个想法呢,开始想的挺好,但是运营的一段时间后,发现不对啊!怎么考上来的还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呢?中榜的老百姓屈指可数,全都是原来的二代,这可咋办啊?最后研究来研究去,发现问题出在试卷上。比如他问你,你对当今的政治时局怎么看啊?你对国家的财政情况有没有什么建议啊?能不能讲讲黄河怎么治理啊?” 众人也被陈洛抛出来的说法给吸引了思想,继续看着陈洛,而陈洛也是喝了一口拿上来的矿泉水,开口说道,“这些题目吧,你看着是挺好,但问题是老百姓不懂啊,他哪见过什么黄河啊,估摸着村口小水沟怎么治理,黄河就怎么治理。但是那些二代们就不一样了,可能他的爹、他的叔叔就是给朝廷办事儿的,平时耳濡目染,自然就对这些天下大事、孔子所谓的君子之学,有了一定的深刻认识了,这种贵族独有的知识垄断,是普通老百姓永远学不到的。” “现在其实也一样嘛,比如现在就考你,你对房价有什么见解啊?如果你是一个富二代,可能你爹就是干房地产的,你看到这个问题,你就会分析这里面有哪些是政策因素、有哪些是市场机制、哪些是金融杠杆,你都能说的头头是道,因为你父母本身就见多识广,平时家里就聊这些。但是普通老百姓哪懂啊,看到报纸上房价涨了,骂就完事儿了呗,马勒戈壁的!炒房的真该死!老百姓都活不了啦!” 陈洛说出这句话后,下面的学生全都哄堂大笑,虽然自己好像就是陈洛所说的这个阶层,但仔细回味一下,还真的就是这么个道理。 陈洛也继续用调侃的语气开口说道,“你看,他除了骂政府就是骂社会,啥也不懂,你能怪他吗?不能啊,因为他爸妈就是这么教的,他周围的朋友也整天这么抱怨,遇到问题先骂为敬,久而久之就学不到正确的思考方法。老师今天教你房价了,你把房价背熟了,明天考你一个股价,考你对中国经济的看法,你不还是一脸懵逼吗。这种宏观层面上的思维方式,孔子管它叫君子之学,西方人管它叫贵族气质,学校是教不了你的,只能靠从小到大父母的耳濡目染。所以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为什么中国的考题这么死板?” 说了这么久,终于是绕回来了,学生们被陈洛这么一说,也全都开始思索起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来了。 陈洛也继续诉说着自己的理念,“因为只有这种非常非常纯粹、纯粹的考验记忆力、考验逻辑的题目,你才能最大可能的避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,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竞争。它本身并不需要有什么意义,也不指望能培养你什么能力,这就是一种消极教育,目的是选拔人才,而不是培养人才,公平性才是第一位的。像是各种体育、音乐、艺术,包括语文的诗词鉴赏,如果我们都像外国人那样素质教育,结果就是,只有有钱人家的小孩能素质教育,穷人家懂什么艺术鉴赏啊?你咋不考考俺种地养猪呢?所以说各种的开放性试题也好、全面发展也好,在社会公平面前,只能是全都放弃,题目出的越死板,考试就越公平。” 众人被陈洛这么一说,也都恍然大悟,感情是这样,之前一直觉得高考这东西不公平,原来,这东西才是最公平的! 而这时候在下面前排的座位上,一名五六十岁的老人也是有些错愕的看着陈洛,对着身边的白敬平开口说道,“你啊你,你让我来,是不是就为了让我看看你的得意门生,不错,这小子有自己的想法,虽然想法上有些偏颇,但的确戳中了痛点。” 白敬平也是笑了起来,“老师,他是我的学生,不也是您的学生嘛?” “如果不是知道这家伙志不在此,我还真的想把他招到教育部来,他的想法非常的独特!”老人毫不掩饰自己对陈洛的看好。 而陈洛这会儿又继续抛砖引玉,“好,这个问题解决了,其实还有一个疑问,就是为什么西方社会没这毛病呢?” 众人也适当的开始思考,甚至连白敬平和那位老人都开始思考起这个问题来。 给了大家一个思考时间后,陈洛也是继续靠口说道,“有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就是外国人对贫富上的公平其实并不怎么在意,他们觉得你花钱进名牌大学、花钱找律师脱罪、花钱找当官的办事儿,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儿,有钱人就应该享受最好的服务,没啥大不了的。但是在中国,你花钱进北大试试,全国人民都得骂死你,这个就是因为我们对有钱人或者说是贵族的习惯性仇视。这个贵族不是单指历史上的贵族,而是泛指一切的大家族、大门阀,这类世袭的集团,包括现在的大资本家、大财团,整个社会是绝对不能容忍这些人动用特权,在明面上跟老百姓抢东西的,因为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。” “但是外国人就不一样,他们是贵族把持朝政,以前贵族是皇族,现在贵族是资本家,没啥区别,所以有钱人孩子有特权,这本身就是天经地义,没什么不公平的。这个毛病在英国尤其严重,咱们看英国的、电影,你会发现里面非常强调血统,干什么事儿都得讲究血统纯正,因为他们认为,最优秀的人,一定只能是由最优秀的人培养出来。所以国外的名校就特别看重推荐信,你成绩考得再高,那也没有一封名人的推荐信管用。咱们至少还觉得走关系不是什么好事儿,都得遮遮掩掩,但是外国人就明摆着告诉你了,考试就是给穷人玩的把戏,真正的人才一定是通过关系网进来的。为什么?” 陈洛伸出一根手指来,侃侃而谈,“因为最优秀的人,一定只能是由最优秀的人培养、由最优秀的人推荐。比如领导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、自我控制能力、宏观思维能力,这些个贵族气质只有长时间生活在高端环境里的人才能养成,普通老百姓想要完全凭自己学会,那真是千难万难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的学校非常看重多元化考试,开放式考试,因为这些东西,本质上都是很难从后天的课本中习得的,只有你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能教你。” “所以就有一个很悲伤的事实,就是尽管咱们的高考已经在公平上下足了功夫,但是一到毕业招聘,企业喜欢的还是这些具有贵族气质的人才,二十多年来,环境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,最终还是战胜了后天习得的知识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就是血统战胜了努力,最后再多说一点,就是以前咱们老觉得,任何东西只要有开放性,只要多元化了,就一定是好事,谁胆敢阻碍开放,谁就是开倒车。” “但是现在一想啊,也不尽然,因为社会发展是需要人为调整的,你不能任其野蛮生长,那作为一个约束的工具,只能是封闭且死板的。法律是这样,高考可能也是这样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