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如果真有血祭东疆之事,刺史与冠军侯早就将消息送来皇城了!” “是啊,再说东疆那么辽阔之地,要血祭整个东疆,那得多大的动作,皇城怎会一无所知? 此时,周边郡县都应该能察觉,怎能做到悄无声息?” “诸位大人,对此事持有怀疑态度,本郡主可以理解,毕竟听起来的确是的匪夷所思。 可既然东疆刺史的侍卫长被人追杀至皇城,临死到我秦王府救援。 那么就不能置之不理,无论如何,也要求证消息真伪。 万一为真,东疆十亿百姓,岂不皆要被人屠戮血祭了?” “郡主所言在理,此事若为真,那就太可怕了。 既然有人带来消息,我们必须要郑重对待。 陛下,臣建议,立刻派人前去东疆,查探消息真伪!” “陛下,臣以为不可!” 丞相站了出来,“陛下,不可轻信一个刺史侍卫长的话,然后就派人远去东疆查证一个听起来就是谎言的消息。 试想,东疆是什么地方? 那是皇朝边疆重镇,东疆刺史麾下有府兵千万,更有冠军侯的两千万骁勇精锐镇守。 此等情况下,谁能伤东疆百姓一根汗毛? 怎么可能出现血祭之事! 臣以为,此消息太假,那东疆刺史侍卫长,居心叵测,心怀不轨,怕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,方才编造此等谎言,不足采信。” “臣附议。” 国公也站了出来,“世间芸芸众生皆有口能言,天下谣言何其多。 我们这些大臣身居庙堂,当有最基本的信息辨识度。 如果,随便一人说一句话,我们就要采信,就要去证实真假,那皇朝各部门就是再增加十倍人手也忙不过来!” “臣等附议!” 丞相与国公身后的大臣们皆表态。 “唔,丞相与国公所言不无道理。 既然如此,那此事……” “陛下,不可!” 秦可清眼看梁皇似乎要放弃去东疆调查,当即出言打断。 “陛下,此事不可武断地认为消息就是假的。 关乎东疆十亿子民的生死,请陛下下旨彻查血祭东疆之事!” 首辅大臣谏言。 平日,他都是顺着梁皇,两朝元老的他,深知梁皇的心思。 以往,梁皇要对付秦王府,他是支持的。 在他看来,秦王府的确是皇权是否稳固的巨大隐患。 如果秦王造反,将会不利于江山稳定,不利于皇朝万民,还会导致皇朝内部分裂,秩序崩塌,民不聊生。 但是自从梁皇心里想要杀元初开始,他就觉得不妙。 陛下太疯狂了,一旦惹毛了缙云仙宗,会给大梁带来怎样灾难,会有多少无辜者受到牵连,根本无法想象。 今日,东疆有此等骇人听闻的消息传来,陛下竟然要采纳丞相与国公等人的谏言,放弃派人去东疆查证。 “首辅大人,此言差矣,道理本相与国公已经说得十分明白……” “一派胡言!” 首辅大人打断了丞相的话,“其他消息怎能与此消息相提并论? 你们说什么天下众人皆有口可言,天下谣言众多芸芸,不过是强词夺理,避重就轻! 试问丞相与国公,皇朝一共有多少个刺史侍卫长? 你们所谓的有口便能编造谣言,可有几人以被人追杀到油尽灯枯的代价来编造谎言? 从逻辑来说,能成为刺史的侍卫长,必然不是莽夫。 如果要编造谎言,怎会编造这种一听就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情? 因此,臣建议,派人前去东疆一探究竟!” “首辅大人所言极是,请陛下彻查此事!” “臣等附议,请陛下彻查此事!” 支持首辅的群臣纷纷站了出来。 “首辅所言也甚是有理。” 梁皇点了点头,随即陷入了沉默。 “陛下,子虚乌有的事情,不可为此消耗人力物力啊!” 丞相依然在谏言,坚持己见。 “行了,丞相,你不要再说了。” 梁皇抬起头来,道:“朕心里已然有了决断。 血祭东疆,听起来的确离谱,但毕竟事关东疆十亿百姓的性命。 朕若置之不理,世人只怕会说朕完全不在乎子民的死活。 兵部尚书,朕任命你为钦差,执朕皇令,即刻前往东疆,调查血祭东疆之事,限你三日内给朕一个准确的结果!” “臣领旨!” 兵部尚书走了出来,跪下领旨,接过了太监总管送到他手里的皇令。 “郡主,朕已安排下去,三日便会有结论,郡主回秦王府静等消息便可。” “臣女告退。” 秦可清带着秦玉等人离开了,也带走了侍卫长的遗体。 “今日朝事到此为止,退朝!” 梁皇起身离开,群臣也逐渐离去。 “丞相、国公,陛下有要事请两位大人前往御书房。” 人群里的丞相与国公收到了太监总管的传音。 他们放慢了脚步,慢慢走到了群臣的最后面。 等到其他人都远去了,他们才转身朝着御书房而去。 到了御书房,他们就看到梁皇站在那里背对着自己。 “丞相,国公,你们皆是两朝元老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