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老朱听到这儿,重重一拍大腿:“说得好!刀子要快,肉要香,软硬都得有!朕以前只想着用刀子劈,倒忘了这肉还能当缰绳用。” 太子标也点头附和:“高炽这话说到了根子上。武力是底气,经济是手段,两者相辅相成,才能让四方宾服。” “岭北的贸易中心,还有草原商路,都得按这个法子办,既要让他们怕,更要让他们离不开。” “正是。”朱高炽点头,“而且有了贸易中心,咱们还能安插眼线——让那些往来的商队伙计、榷场的管事,甚至是归附的蒙古人,都成咱们的耳朵和眼睛。草原上哪个部落囤积了粮草、哪个首领暗中联络了其他部族、哪个地方有异动,消息能第一时间传到岭北驻军手里,咱们就能提前防备,不至于被动。” “更要紧的是,哪个部落真敢闹事,驻军能借着商队的掩护快速出兵。商队的驼队、马车能伪装成运输物资的队伍,悄无声息地把士兵、军械送到指定地点;贸易中心的粮仓、货栈,能随时变作临时军营,供军队休整补给。这样一来,岭北就不再是孤悬在外的飞地,而是咱们钉在草原上的钉子——深深扎进腹地,既能预警,又能随时出击,让整个漠北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。” “以前岭北驻军消息闭塞,等朝廷的命令传到,部落的兵马早就动了;现在有了贸易网当眼线,有商路当通道,反应能快上十倍。比如瓦剌部要是敢往东南移动,不等他们走出百里,岭北的骑兵就能顺着商路抄他们的后路;兀良哈部要是想勾结女真,榷场的人当天就能报上来,驻军立马就能去敲打。这钉子钉得越牢,草原就越翻不起浪来。” 岭北有多重要?从地理格局上看,它就像一只骑在华夏版图上的鸡,雄踞漠北腹地,俯瞰着中原与草原的交汇地带。 向东可扼守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通道,向南能直逼长城沿线的重镇,向西则连接着中亚草原,向北又能辐射西伯利亚。 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,从后世便能清晰看出——大俄正是利用对岭北及周边区域的掌控,形成了对华夏北方的弧形包围,进可凭借广袤的草原快速投送力量,退可依托西伯利亚的纵深层层设防,从地缘上对华夏形成了长期的战略钳制。 无论是陆路通道的控制,还是对北方民族的影响力辐射,岭北都是关键的支点。 对大明而言,掌控岭北,就等于在草原上安了一道闸门,既能阻挡北方游牧部落南下的步伐,又能以此为跳板,将影响力延伸至整个漠北乃至中亚。 失去岭北,中原王朝便会失去对草原的主动权,只能被动在长城沿线设防,永远处于被袭扰的风险中;握住岭北,才能真正打破“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”的攻防困局,将战略防线推向更北的地方,为华夏腹地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。 第(2/3)页